-
抗击台风“巴威”辽宁在行动
-
创建全国文明城市
-
我们熟悉的城市又回来了
-
致敬冲锋前线的每一个人
在雷锋成长的辽沈大地上,春风和煦,暖意融融。一首“学习雷锋好榜样”,已经传唱了五十余载春秋,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。现在,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半个多世纪了,今天的社会环境和雷锋精神产生的时代已有很大不同。
在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抚顺参观雷锋纪念馆一周年之际,由辽宁省委宣传部、辽宁省委网信办指导,辽宁日报北国网拍摄制作雷锋精神纪录片《暖风》,在辽沈大地上,深入基层采访各行各业的学雷锋标兵、辽宁身边好人,用视频全面展示“当代雷锋”风貌。
伴随着和煦春风,沐浴着雷锋精神,民间流传这样一段话,“学习雷锋好榜样,三月里来,四月走”。如今,作为雷锋精神发祥地和全国学雷锋活动策源地的辽宁,从曾经到现在,从雷锋到郭明义,从工厂到学校,在各行各业,学雷锋规模不断壮大,这里遍地是雷锋。
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强调,雷锋、郭明义、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、大爱的胸怀、忘我的精神、进取的锐气,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,他们都是我们“民族的脊梁”。
雷锋精神,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缩影。各行各业的学雷锋示范点涌现出的学雷锋标兵不计其数,他们勤奋进取、乐于奉献、钻研实干,一坚持就是十年、二十年,甚至一辈子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雷锋精神的内在灵魂,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。
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在自己岗位上“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”,学习雷锋精神,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。五十多年过去了,尽管每个时代人们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不尽相同,但雷锋精神的内核是永恒不变的,经历岁月而历久弥新。
现在,郭明义爱心团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,助人为乐是幸福,刻苦专研也是幸福,让这种幸福感漫延至每个人,每年的3月5号就会成为年年的365天。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精神符号,激发着内心深处向善的力量。新时代,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擦亮了这一精神坐标,让雷锋精神的种子,在暖暖的春风中更加生机勃发。
北国网记者郭作新 栾溪
影视动漫、宣传片制作、无人机航拍、全景VR摄制
投稿邮箱:beiguowanggh@163.com
联系电话:024-22865402